在生殖门诊就诊过程中,不少患者会怀疑为何医生会给自己开
阿司匹林?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神奇的药物”。
阿司匹林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药物,被称为“百龄老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德国化学家霍夫曼为了帮助父亲缓解风湿症的疼痛,将水杨酸与乙酰基结合,制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霍夫曼合成的乙酰水杨酸化合物正式命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并在专利局注册。其中,A代表乙酰基(Acetyl),spir来源于水杨酸的一种灌木绣线菊(spireae),in则是当时药名惯用的结尾。从此,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医学领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神奇药物”。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
尽管阿司匹林的疗效一直比较明确,但其作用机制长时间以来一直是一个谜团。直到1971年,英国科学家约翰·范恩发现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和血栓素A2(TXA2)的合成,达到镇痛、消炎和抗血小板的作用机制。
在人体内,PG在许多器官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卵巢中,PG可以促进卵泡的发育和卵巢甾体类激素的分泌,参与排卵、黄体形成和溶解的过程。PG的水平增高可能是导致痛经的原因。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合成PG可以促使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收缩,加速月经的来潮。
TXA2能够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在出现复发性流产和反复试管婴儿失败的女性体内,血液常常处于高凝状态。这是因为这些女性的体内PG水平较高,血小板的数量和活性增加。
1.子宫内膜薄者 阿司匹林可以改善子宫内膜血液供应,增加血流量,以期改善子宫内膜的状态和厚度。这就像给干旱的稻田浇水一样。
2.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患者 阿司匹林适用于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患者,特别是经常发生胚胎移植失败或
反复自然流产的患者。甲状腺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β-2-GP-1抗体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纳能力。目前虽然没有足够高级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持某种方法的有效性,但在临床上已经观察到了阿司匹林的可能有效性,联合使用泼尼松等药物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3.某些妊娠期并发症 许多妊娠期并发症的病理机制是由于小动脉痉挛,导致血压升高,胎儿血液供应不足等。阿司匹林可以用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特别是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症状。
4.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
试管婴儿”技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水和高凝状态。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可以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引起的血栓形成。
#小贴士
阿司匹林对于助孕有很大帮助,确实具有助孕作用,常用于治疗子宫内膜薄、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反复胚胎移植失败、反复自然流产、预防妊高症(子痫前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情况。但是具体如何使用,还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每位备孕和孕期的女性都应该主动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合理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有胃病病史,尤其是胃溃疡的患者不适合使用阿司匹林。此外,有肝肾功能不全、哮喘、痛风等患者同样不适合使用。尽管阿司匹林有助于怀孕,但原则上不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阿司匹林,行不孕症治疗的妇女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